文章來源:Wind資訊 原文有刪減
2017年3月5日,李克強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,2017年GDP目標下調到6.5%左右,CPI目標維持3%左右,M2目標下調至12%左右,財政赤字率維持3%。
九州證券鄧海清解讀認為,GDP目標下調至6.5%,不代表政府認為2017年GDP增速將低于2016年,6.5%是“底線”而不是“中樞”,預計2017年GDP大概率在6.7-6.8%左右;長期看好中國股市健康牛,維持債市震蕩市的觀點不變。
政府對于財政政策的定調依然是“積極財政政策”,但是具體表述有較大區別:2016年是“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”,2017年是“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”,從總量上來看,財政政策的力度不會進一步增強,這也是財政赤字率仍然維持3%、沒有進一步上調的原因。
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“穩健中性”基調,在“穩健”的基礎上加上“中性”二字,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、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定調一致。“穩健中性”的實質內涵是:“不再穩健略偏寬松”。正如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言,在2014-2016年,盡管央行貨幣政策基調是“穩健”,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常常是“穩健略偏寬松”,既有穩增長的原因,也有“股災”的原因,而在經濟平穩、股市正常化之后,央行有必要退出“穩健略偏寬松”政策。
CPI目標維持3%,“滯脹論”仍是杞人憂天。通脹目標從來都是“上限”概念,而不是“中樞”概念。根據我們上述分析,2017年CPI中樞超過2.5%的可能性都不大,觸及3%的可能性更是幾乎沒有,滯脹論與2016年上半年一樣仍屬杞人憂天。
國君宏觀指出,宏觀調控的多重目標體系可能取代增速底線思維,上行頂在通脹和資產泡沫,下行底在就業,對環保的重視提高到更高層次,經濟增速的彈性將加強,目標體系的建立有利于防風險和推進改革速度;穩增長的重要目的是為了保就業和惠民生。
政府主要經濟目標已經制定,基本符合預期。總體判斷:經濟“L型”進入右側,目標彈性更大,從增速區間進一步調整為更寬的范圍;M2目標增速下行,主要是金融周期下半場到來,出于抑制資產泡沫、去杠桿和穩匯率的考慮;去產能繼續;積極的財政政策比預期偏弱。
2017年GDP增速目標從2016年6.5%-7%的具體區間進一步調整為“6.5左右”,范圍更寬,彈性更大。對環保的重視提高到更高層次,經濟增速的彈性將加強,目標體系的建立有利于防風險和推進改革速度。
2017年M2增速從2016年目標的13%左右下調到12%,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得到進一步確認,我國處在金融周期下半場,為抑制資產泡沫、推進去杠桿和穩匯率,貨幣政策有縮緊必要,疊加美聯儲加息加快,對中國貨幣政策形成制約,未來貨幣易緊難松,但中國進入加息周期為時尚早。
級掌柜有話說:只談干貨,不談風月。